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文案 > 职场励志 > 哪些机会,职场新人必须抓住?

哪些机会,职场新人必须抓住?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W 次

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到了大四最后一学期,学校基本上就不教什么专业课程了,很多大学的在校学生,便开始提前离校,到企业或各种组织去实习。但现在的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实习大多其实不够重视,对他们的培训工作,花的时间太少,而且也不太得法,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些不太良性的循环:很多企业不太愿意招聘实习生,很多实习生,又觉得在企业实习后没有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经历。这是个比较大的问题,一时半会还难以去解决。今天,我只是从我经历过的一些事列,谈谈一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实习后便求职的成功的案例,供处在相同阶段的朋友参考。

哪些机会,职场新人必须抓住?

三年前,有朋友介绍一个女孩到我这里来实习。我看她的简历,是一个不怎么大,也不怎么出名的技术学校,而且,她学的专业还是动画。我心想,这动画专业到制造业来有什么好实习的。但碍于情面,只好答应了。其时正好我们在做一些技术改进的项目,我想,既然实习,就不能让她闲着,于是让她跟着项目组,去生产线上学习。那时候我实在是太忙,一天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教她,只是要求她每周给我写份实习报告即可。

不料,她不是每周,而是每天给我一份报告。第一天,她发给我的报告,是她见的第一台设备,她采用PPT的方式,在上面画出了设备的简单运作原理,而且,采用动画的方式,让设备运转,清晰标出了生产节拍,产能,而且还在设备边上也画上了操作的小人。虽然略显粗糙,有些地方也不太对,但已经可以看得明白整台设备的运转状况,人员配置,产能状况了。她的这种方式,还真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于是我鼓励她继续下去。之后,她就坚持每天去画设备,并标清楚每台设备的产能、节拍人员配置。有时候,有些设备她一两天都画不好,就跑来跟我借相机,去拍下来,或者将整个设备的运转状况录下来,每天画到深夜,大家都下班了,她还在那里画啊画。常常倒是我下班的时候,去催她下班。如此这番,大约一个多月的时间,她将整个生产线都画了下来,而后将这些设备连接起来,放给我看。虽然简单了点,但整条生产线的动态状况却一目了然。我问她其中一些设备的产能和人员配置的时候,有些她答的比生产线上的工程师还清楚。那时候,我们正在做产能改造,产线的重新调整工作,后来,她用PPT做的动画,就变成了我们每次讨论必用的工具,每次讨论时,我们都让她展示动画,而后,再让她在页面上将设备挪来挪去,用来优化流程。虽然她只是个实习生,但常常我让她跟我们的经理和主管们同座开会,与我们一起讨论问题,其实 ,在内心深处,我并没有将她是当做实习生,而是当做公司的正式员工一样,与她平心讨论的。三个月后,她的实习期结束,每个人都舍不得她走,人力资源部给她写了一份详细的实习鉴定报告,我亲自进行了修改,而后,我还请公司副总裁在她的鉴定报告上写了几句推荐语。我其实非常希望她留在我们公司,但她觉得离她家太远,希望回到离家很近的地方去工作。于是我将她的实习报告发给了离她家很近的一家千亿企业的董事会秘书,请他帮忙转给人力资源部。没多久,她打电话来感谢,说是应聘成功,去了我推荐的那家公司上班。虽然我为没能留下她在我们公司工作遗憾,但我还是很开心,我替她推荐了工作。很多人问我,怎样才能提高实习后留在好公司的几率?我真的给不出好的标准答案。但类似我上面说的这位女孩这样,认真做好一件事,似乎也已经有足够留在一家公司的机会了。即使如她,不能留在实习的公司,但在她的简历中,提上一笔这样的经历,即使去了其它公司,估计也还是会让人另眼相待的。第二个实习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比上面这位女孩实习时间早。大约是七八年前吧!那时候,应届毕业生的应聘可能比现在更难,所以也就有了才毕业就失业之说。因为那时候我偶尔给专业杂志写点东西,在我文章的后面,杂志社往往要求附上邮件地址。所以,隔三差五,我会收到一些陌生人写的邮件。有一天,我又收到了一份陌生人写的邮件,是一个应届毕业生写的。在邮件中,他说,他偶尔在杂志上读到了我的文章,发现我写的东西与他学的专业相关,于是就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我很忙,但看他邮件中的那份热忱,还是抽时间,做了详细的回复。没多久,他又写邮件给我,说他马上毕业了,想请我帮忙推荐一家企业去实习。我想,素昧平生的,我对他也不够了解,怎么可以乱推荐企业给他去实习呢?于是就婉拒了。

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忙着,忽然,一个陌生的'电话打了进来。我接听,对方说,他是XXX,我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他是谁。他告诉我,他就是之前给我写过邮件的那个应届毕业生。我觉得有点诧异,问他,是怎么知道我的办公室电话的?他告诉我,他根据我文章后面的单位名字,查到了公司总机的号码,打到总机,请总机转进来的。短暂的寒暄之后,他又向我提了很多问题。对于一个热情的人,你总是难以拒绝的。于是,我针对他提出的问题,一一给出了答复。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进来,再次请教问题。所谓一次生,两次熟,况且,经过了邮件和电话,我对他的好感就慢慢多了起来。临结束通话时,我问他找到实习单位了吗?他答,找到了,在一家外资企业做市场调研。于是,就这样,我们渐渐有了交情。

大约又过了两三个月吧,他又一次打电话进来,照例是请教问题。临末,谈起了他的调研情况,说做了多少量的网络数据调查,又做了多少数量的电话调查,现在,想到企业进行调查,并请我帮忙推荐几家公司给他。经过了几个月的交往,虽然未曾谋面,但不管是在他发给我的邮件中,还是他打进来的电话里,我都能感受到他的那种阳光和热情,以及那种对工作的投入。于是,我破例给几个以前的老同事打了电话,给这个连我都不知道长什么模样的年轻人联系了几家工厂。两周之后,他打电话进来,对我的帮忙表示感谢,说他去了我推荐的几家工厂做调研,收获了很多东西。于是,这段故事,也便这样过去了,并渐渐地被我淡忘了。又过了半年,有一天,一位曾经的老同事忽然打电话来,跟我要XXX的电话。我说,XXX是谁啊?他说,就是你推荐来我们公司调研的那个小伙啊。我才忽然想起来他的名字。我问他有什么事,他说,他们公司想开拓德国市场,想找一位德语比较好的人负责与德国客户对接联络。“你上次推荐的那个小伙德语很好啊,他来我们公司调研的时候,曾帮我们翻译过德语资料,所以对他印象深刻。看看能不联络上他,我想请他来我们公司上班。”我才想起来,没有留下过他的电话。于是我给了老同事他的邮件地址。没多久,一天上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我拿起听筒,一下就听出来是那位小伙子的声音。在电话里,他告诉我,他应聘去了我老同事那家公司,现在负责对应德国的客户。如今,七八年过去了,他也早已成长蜕变,成了那家公司长期驻德国销售总监,负责整个欧洲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