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创业故事 > 有时候,适当离群恰好是保证优秀的必要

有时候,适当离群恰好是保证优秀的必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7W 次

有时候,适当离群恰好是保证优秀的必要

适当离群,是保证优秀的必要

作者:阿何(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理工男)

摘自:人民日报

在知乎上, “孤立”是关注数最多的话题之一,网友们贡献了无数高赞回答。

一个显而易见的悖论是,社交媒体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联系却在不断拉远。如何更好地融入各种不同的群体,成为许多人关心的话题。

这种关心背后潜藏的命题无非是:合群才是正确的,倘若一个人不被周围的人接纳,说明他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但事实和我们的认知可能有所不同。有时候,适当离群恰好是保证优秀的必要。

我有位朋友叫Lisa,年纪轻轻就在一家外企的骨干部门做到了组长职位,是大家眼中的“女强人”。

虽然地位和收入都远超同龄人,但Lisa在公司过得并不是很开心,因为她总觉得在公司里被孤立了。部门的同事根据性格、爱好组成了各种各样的小圈子,但大多数与她绝缘。中午去食堂吃饭,其他人都成群结队,而她永远是一个人。

“一开始,我真挺郁闷的,觉得自己太差劲了。”一次一起吃饭时,Lisa跟我说,“但后来我彻底明白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说来,Lisa被孤立的原因非常搞笑:原来的组长跳槽后,上面的领导让所有员工竞聘这个岗位,结果除了她之外,没有一个人提出申请,Lisa便理所当然地升职了——一方面因为她的勇气,另一方面也因为工作确实出色。

但其他同事并不这么想。在这家充分本土化的外企中,张扬并不是人人都认可的美德。按照以前的惯例,只要大家都默契地沉默,最后“资历最深”的老员工便能顺理成章地补位——没想到这次却被Lisa“摘了桃子”。

在一个大部分人都追求平庸的环境里,保持平庸无疑是“最安全”的做法,追求上进反而不被鼓励。倘若因为这样就放弃努力,最终买单的还是自己。

又过了两年,表现突出的Lisa又升了一级,周围的同事反而没怎么说话了。因为差距已经拉大到连嫉妒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上大学那会儿,有个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猛人。

好歹也是国内顶尖的大学,学校里各省的高考状元、奥赛冠军不在少数,而这位猛人的突出在于:几乎所有考试,不分文理,都能拿第一。

一开始,我觉得猛人兄性格有些孤僻,很少跟班上其他同学交流:他每天五点多就出门运动了。运动完去自习上课,晚上在学校通宵教室刷夜,回宿舍时大家基本都睡觉了。同窗四年,除了必要的活动,我们都很少见到他。

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的观点。那次经过学校礼堂,里面在举行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而我认为“孤僻不善说话”的猛人兄,正在场上滔滔不竭,俨然是辩论队的主力。

再后面,有意识地和猛人兄一块去自习,才发现他的社交活动远比我想象中精彩。他不但是学校辩论队的主力选手,还是话剧团的骨干成员。当时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以科技和创业为主题的“挑战杯”比赛,猛人兄甚至拿了一次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在学校精通互联网技术的圈子里朋友无数。

与此同时,我和不少其他同学在忙啥呢?要么沉迷于网络小说,要么熬夜打游戏,每天讨论的话题无非就是哪个老师的课可以翘,哪门选修课容易拿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