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彭德怀名人成长故事

彭德怀名人成长故事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3W 次

彭德怀名人成长故事

彭德怀名人成长故事

寄语: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小名钟伢子、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毕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今天本站分享给读者的是彭德怀名人成长故事,欢迎阅读。

彭总的“图书馆”

1941年前后,八路军前方总部驻扎在距辽县(今左权县)城南40公里的武军寺村。彭德怀提出,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要加强总部机关的学习,使大家变成有文化的军人。他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日本侵略军作战、搞好革命工作,没有文化都是不行的。”

在彭德怀的影响下,总部机关的学习搞得有声有色。白天,山岭上、小河旁、树底下,到处都有人在学习;晚上,油灯下,甚至月光下也成了大家学习的地方。

彭德怀还经常向大家介绍学习方法,要大家努力提高写作水平。有一次,他说:“我看过《红楼梦》、《水浒传》和《聊斋志异》,这些书写得好呀!不愧是名著精品。过去能写出这样好的作品,现在就更应写出好作品来。写文章一定要接触实际。毛主席写东西,事先都是经过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的。他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又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所以能写出好文章来。毛主席在长征路上行军指挥作战的情况下,总是在思考问题,有时就在膝盖上或马背上写东西,我们现在的条件比那个时候好多了啦!因此,必须加倍努力学习,争取写出好东西来。”

彭德怀读的书很多,除了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外,还有《鲁迅全集》等许多其他类书籍。这些书都摆在他的房子里,除自己阅读外,还借给机关干部阅读。他对大家说:“我的书就摆在那里,你们可以借着看。但你们看后一定要还给我。”

无论谁向彭德怀借书,他都表示欢迎,问他们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书,并帮助借书的同志一起找书。

有时,为了检查借书的人是否认真读书了,彭德怀还会使个小“诡计”,事先用小饭粒把任意几张页码轻轻粘连起来。当借书者还书时,他就检查那几页粘连部分,当看到那几页纸分开了,就会高兴地说:“看来你从头到尾都看过了。很好,很好。”

有时,同志们去还书时,彭德怀还会当面就书的内容测试他们,请他们解释书中的成语典故,回答书中讲的一些重要问题。对方若能够答上来,彭德怀就会绽放笑容,连声说:“好!好!没白学。”若是答不上来,他就要批评几句,但最后还是要鼓励对方认真学习。

彭德怀名人成长故事

彭德怀廉洁奉公的故事

一次,警卫员给彭总泡了一杯茶。他端起来一看,发现茶叶不对,就问警卫员:“这茶叶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是管理科送来的。”彭德怀一听就火了,大声批评警卫员:“你看,你看,你就是不动脑子嘛!管理科送来的茶叶,是招待客人的。我个人喝茶,怎么能用公家的茶叶呢?”警卫员笑着解释:“就这么点小事,算得了什么?”彭总一听,更加生气:“事情不大,可是个原则问题,这不是白占公家便宜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最后,彭德怀拿了一斤茶叶的钱,让警卫员给管理科送去。并明确要求他把公家的茶和自己的茶分开来放,个人喝茶,绝不能从公家的茶罐里拿。

这是发生在1952年的一段往事,现在听起来,仍然让人肃然起敬。彭德怀所讲的道理,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韩非子·喻老》云:“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说的是小问题也可能引起大灾祸。

然而,就是这些小问题,现在却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不就是喝了一杯茶吗?不就是吃了一顿饭吗?不就是唱了一次歌吗?不就是洗了一次澡吗?不就是用了一次车吗?不就是公费旅游了一次吗?沾点公家的光,算啥大问题?

这种无所谓心理,也延伸到人情往来上。过年了,节庆了,免不了大家要互相走动。你到我这里来,我到他那里去,你给我带点东西,我给他带点东西,都是人之常情。而很多“蚁穴”,就是在这样的“沾光”和“往来”中滋生蔓延的。

一位省委领导同志说,现在不少腐败案件一经查实,往往就是大案要案。要建立有效机制,真正做到干部小违纪的时候就能及时发现,就有人管、有人抓,防止滑向违法犯罪。要抓住节假日等关键时候,加强预防力度,形成廉政氛围,严防节日腐败。

这些年来,我们查处的腐败分子中,有哪个是第一次受贿就达到犯罪的?又有几个是第一次受贿就被抓住的?观其犯罪轨迹,许多人开始都是抵制贿赂的。但往往是经不起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的“说服”,从一件件小事开始,让居心不良者打开了缺口,职位事业之堤、政治生命之堤、人生理想之堤,就一点一点垮了下来,最后全线崩溃,走向犯罪深渊。

能够发现和查处大案,当然是反腐工作的重要成果。但我们的目光,也应该关注那些“小事”和“小案”。从小防起,从小抓起,从小管起,从小查起。近年来,中纪委制定了一系列将反腐败关口前移的制度,都是防止“蚁穴”之灾的好制度,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切实重视思想上的“蚁穴”,时刻警惕身边的“蚁穴”。

彭德怀名人成长故事 第2张

彭德怀开田的故事

1961 年11 月,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怀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

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

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