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名言 > 读书名言 > 《第二性》精彩书评800字精选三篇

《第二性》精彩书评800字精选三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95K 次

《第二性》精彩书评800字精选三篇

《第二性》精彩书评800字精选三篇

导语:这本书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有本站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书评,以供大家需要!

《第二性》精彩书评800字精选三篇

【第一篇】

波伏娃是一个奇女子,同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她与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传奇恋情更是令人神往.他们共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但是他们之间没有婚姻,有的是一纸双方自愿签署的爱情契约,约定双方在相互尊重各自自由的基础上共同生活.在这期间,双方都有过许多次与别的情人相爱并同居的经历.尽管是这样,风风雨雨过后,直到白发苍苍,他们依然保持着青年时代那纯洁的爱情.这种前无古人的"契约式爱情"在当时法国被传为佳话.并且对世界上几代青年的感情观念构成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契约式爱情"我认为与现今的婚姻制度比起来它更符合人性一些.就是稍微缺乏一点可操作性.

人为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是要经过许多波折,又要靠一定的运气;四十岁以前你也许不能找到,但由于诸多原因,你不得不结婚;四十岁以后你有一天终于找到了,同样由于诸多原因,却必须放弃.这就是现代婚姻制度的尴尬所在.爱情是理想主义的,而婚姻是现实主义的.后者是社会的需要,而不是个人的需要.很多人认识到这一点,但没有谁可以去超脱婚姻,世俗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它有着盘跟错节的厉害关系与不可遏制的惯性,我们只能接受.虽然正如波付娃所说--现代婚姻制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爱情的扼杀和亵渎. <<第二性>>是波伏娃获得世界声誉的代表作,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性的最全面,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称为西方妇女的"圣经".她以百科全书式的广博学识,严肃科学的态度,大胆的笔触,揭示了女性一生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和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古代神话和民俗学等诸多领域,是一部纵观整个女性的历史和世界的不朽巨制.

在这本书里处处闪耀着波伏娃的智慧之光.她说:爱情是女人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她们以爱情为信仰,以家庭为中心;正因为如此,女人相比于以事业为中心,以社会价值为信仰的男人而言,只能成为区别与第一性的第二性了.

说到现代婚姻中物质主义至上的龌龊现状,她说:婚姻的实质和妓女的存在同样证明了女人出卖身体,男人要付给她报酬并占有她.成交方式也只是批发与零售的不同.她还认为,情人之间相互彼此自由的同时给予和得到快乐,为肉体的渴求带来了勇气和愉悦.这时他们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是羞耻的,因为这不是在被迫的情况下,是自愿的情况下做出的符合人性的行为.要是婚姻将本来是建立在自发冲动的基础上的相互关系变成了权利和义务的契约,它在性质上就是可恶的.原因是婚姻给予两个身体一种工具的性质导致了人格的损害.它们注定了作为一般的身体而非个人的彼此体验.丈夫一想到他是尽义务就会索然无味,而妻子则在意识到自己委身于对她实施权利的人时会感到羞愧.从这一点来看,她对现代婚姻的前景是抱怀疑与悲观态度的,她非常反感于用婚姻这种形式来规范自由的爱情.她对肉欲之爱的理解是顺其自然.她认为肉欲的爱既不是目的,也不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它无法为生存辩护,也无法接受外界的辩护.它在人的生活中应该是起到独立乐章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是自由的.

【第二篇】

作者波伏娃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女性的处境,女性的生育和抚养幼儿等这种所谓的“内在性”限制了她的“超越性”,使她成为“他者”、“第二性”。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会存在对男性和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女孩子就应该温柔优雅,而男孩就应该喜欢勇敢不流泪。现在看完这本书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这一切都是有历史渊源的。

男人强调女人身上的女性气质,并当作女人优劣的衡量标准。实际上女性气质这个命题从开始就是伪命题,根本不存在绝对的女性气质,这是一个由男性定义的,由处境决定的名词。

男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鼓励女人体现女性气质。在男人的世界中他们愿意把女人当作仆人、伴侣,她是客体的、没有攻击性的,以他为中心,以他为标准的。男人不愿看到女人变成了一个进行设计的超越主体。而在现代女性身上,男人看到了女人的智慧,女人的能力,女人的勇敢,所有一切他有或盼望得到的美德。但男人认为,女人只能是物化的,象征着他对世界的征服。于是他故意曲解,排挤,打压女人,迫使她们回到父系社会的寄生虫这个角色上去。 从波伏娃之后的半个多世纪的情况来看,并不是完全如波伏娃所预料的,女性会越来越取得平等的权利和尊重的地位。但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出了这种处境,然而,她们在追求两性平等的道路上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些痛苦要由女人自己承担。社会对于这部分女人的认同虽然在增加,但是总的来说依然认为这样的女人不够“女人”。在一个自由的国度里,任何人都拥有选择如何发展自己的自由,女性可以决定去做一个传统的女孩,也可以选择去做一个假小子,可以选择做一个女强人,也可以选择去做贤妻良母。所有这些都不应该被限制。但过于追求与男性的一样与平等,会让女性受到另外一种压抑。记得有人说过,“女汉子”这个词其实包含了对女性的歧视,在我看来,有时自嘲又有何不可,我们虽然柔弱,但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心,谁说女子不如男?

正如谢乐尔桑德伯格说过的,“我认为我们世界上,半数国家和半数公司,会由女性所领导,那将会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作为女性,我们不应退缩,要勇敢做自己,自信起来,永远追随自己的内心,别被一些所谓的社会框架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第三篇】

“但凡男人写女人的东西都是值得怀疑的,因为男人既是法官又是当事人。”再读这句话,我在心里回忆文学作品里自己所厌倦的的男人笔下的女人形象:第一是德伯家的苔丝,不甘委身于自己的命运,却又死在胆小懦弱的身体里[]。第二是洛丽塔,肉体洁白,薄薄地涂着一层罂粟,引诱着欲望的火苗,所幸作者把女性塑造为罪恶的代名词时,也承认了地狱是两个人的堕落。这样一本书,从历史、神话、纪实文学和小说创作中探讨女人的处境和存在意义,分析她们作为少女、母亲、妻子不同阶段,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让女性认识自己,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就接受了自己被男性定义的角色和功能。一切我们习以为常的,并不一定是应当的。这便是事物的当然不决定它的应然。我很庆幸自己从小就有好强的性格和积极的权利意识,从来没觉得自己比男生差一截。直到后来我才明白积极的女性扮演着男性的角色,其实在同性和异性眼里都是异类。但这不是我们的原罪,每个女生都应该记着,我们处于弱势不是因为我们的弱点,是权力的阶梯所造成的欺骗性的视角。我们应该去呼吁自由,打破固有的浅薄认知,哪怕失去暂时的平衡,因为向上超越是实现自身的唯一途径:“一切主体都是通过计划,作为超越性具体地确立自己的;它只有通过不断地超越,朝向其他自由,才能实现自由;除了向无限开放的未来扩张,没有其他为当下存在辩解的方法。”波伏瓦首先进行了科学性的分析:生物具有异化的倾向,我们要通过特殊性确立自己的存在,而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就是能回答自我叩问的他者,男人通过女人来获悉自己的存在,由此衍生出相应的占有意识和对待物的奴役方式,但这样的他者又是捉摸不定的,是不可掌控的。出于天性和文明发展,父权制社会慢慢建立,但女人还是令人畏惧,她既是无情自然的化身,又是一根危险的温情的绳索,男人追逐她,也奴役她,把她当作神,也把她当作牲畜,这原因就在于女性作为映射男性自身的他者,在工具性的使用中成为猎物和臣属。接着,波伏瓦开始揭示女人在历史上的惨淡境遇,从封建社会至今,女性被无情牺牲给私有制,是装饰是财产,没有物质的独立,也没有精神的自由。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的女性如同皓空微星,但随着时间推进,罗莎.卢森堡和居里夫人这样的女性开始出现,“她们光辉地表明,不是女人的低下决定了她们在历史上的无足轻重,而是她们在历史上的无足轻重,使她们注定了低下。”直到如今,一个女人想要像男人一样成功,要做出更大的精神努力、在和男权社会周旋的过程中始终不忘自己同时作为一个人和一个女人的价值,这样的胜利,其实更为壮丽。一个创造物摆脱被摆布的命运成为自己的主宰,像《西部世界》那样的主题,除了荒芜的美感还有什么呢?毕竟“盲目地忍受奴役,要比致力于解放自身更舒服,死人比活人更适应泥土”,事实上,对于群体和沟个体而言,女性的独立是都具有崇高的意义。对于群体来说,男性统治者通过想象的力量建立教化,实际上书写着谎言,缔造着愚昧,剥夺的是一个群体的力量和创造性。她们的自我解放实际上能体现人类自身的解放,和阶级的崩化与种色的褪变有同样的意义,代表着根本的善——正义和平等。对于个体来说,关乎一个女人真正的幸福。这个主题主要在第二部里面得到书写。有了话语权和独立的意识,她不再迷惘,不再畏惧,不再是《玩偶之家》里的娜拉;有了家庭之外的空间和燃烧能量的其他渠道,不再惶恐,不再歇斯底里,不再是《战争与和平》里的娜塔莎。她会是更好的女儿,更好的妻子,更好的母亲。大致梳理了我所认为的结构和主要观点,最后想指出的是这本书没有基于狭隘的女性主义进行煽动,理智地分析了女性的存在,讨论女性可以如何更好地存在,没有回避女性的通病和可能存在的堕落。她们温柔,利他,不好斗,爱奉献,但也虚荣、任性、自恋。她们带上珠宝,喷上香水,把自己打扮成礼物盒子;她们沉于自我幻象,为了更好的裙子,不惜让自己成为男人的玩物;她们嫉妒同性,忍受不了别人戴着比自己更美的光环;她们把孩子当作破碎生活的修补物;她们固化自身的美德以此发泄对生活的刻薄指责……每一页,每个形象,都让我们看到生活中潜在的自己,但我们从没想过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是否是个症状要怎么治疗,而一旦通过阅读有了这个意识,我想我们即便难以参破禅机应对生活的无常,至少可以宽容自己,释放自己,约束自己,劝慰自己,避免让自己成为一个悲剧,毕竟在这样一个时代,作为悲剧都不够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