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句 > 经典的句子 >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4W 次
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有感
2013年的夏天,内地电影里,估计能称得上好看的电影就是《中国合伙人》和《致青春》了,昨天又看了一部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Chetan Bhagat)的处女作小说《五点人》(Five Point Someone)改编而成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看过之后,总会拿这部电影和国内的这两部电影比较,有些感触和深思。感触是因为多多少少能够找到点自己的影子,深思是三部电影都或多或少的抨击了现行的教育制度等现实存在的问题。下面我来分别谈谈这三部电影给我的感受。《中国合伙人》:成功是需要执着和执拗的看了《中国合伙人》后,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同样是三个男主角不同的角色设定,同样是讲述一个励志的故事,可惜故事更多的是纯粹的励志与成功故事,还略缺少更深入的探讨。 陈可辛导演给我的印象,永远是爱情题材的专家,从《甜蜜蜜》到《如果爱》,故事的流畅与小细节的亮点,激发挖掘了演员不同的特质,结合锦上添花的音乐与摄影,总能营造出一个梦与现实交错的世界。在《甜蜜蜜》《如果爱》之后,陈可辛又一次把视角放在中国内地的小人物与时代变化的纠葛上,只不过,这场青春故事不再是男女之间令人绝望的爱情,而是三个男人之间用执着和执拗铸造的励志大片。“你有梦想吗?”这句台词在片中出现了许多次,最终,这个问题也引领着主角成东青从一个土鳖成长为一家上市公司的总裁。不过,在这个中国式成功故事的主线背后,另外一些人的“美国梦”也显得格外悲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怎么办?”“骗回生活。”驾驭现实类表现宏大主题的题材,陈可辛导演略显局促与狭窄,故事层面只是停留在成功励志的层面,其实我更希望它能更进一步,涉及到社会制度层面上的探讨,可惜影片只是呈现了留学热潮及带来的托福,GRE热潮。可惜,也只是到此为止,有些遗憾。 抛开对于陈可辛导演的过高期望,这部影片还是能让不同年龄的观众得到不同的体验。 我们看到这部影片更多的是追逐成功的心路历程和那份历经考验后依旧纯真的友谊,我们的大学生活都会遇到这样一群肝胆相照的好朋友、好兄弟。成熟的人更多地可能是再用电影的光影追忆当年青涩的自己,自己经历的人生谷底与挫折,那些和女朋友并肩作战最终成为亲爱路人的淡然,大学时代手足情深的兄弟友谊,不管现在的你处于哪一个位置,你总能找到其中一个片段在你的时光隧道中扩展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影片的小细节处理依然充满了陈可辛式的精致,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骑自行车追逐苏梅时恰到好处的音乐与摄影,把中国式的爱情追逐刻画的既含蓄又热烈,邓超饰演的孟晓骏在离开北京奔赴美国与成东青和王阳在机场告别的刹那,那张挥手时的微笑和转过身后的泪流满面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论表演,三位主演都超越了我的预期,恭喜黄晓明,总算摆脱了闹太套的青春奶油小生形象,越来越成熟了,邓超现在的表演附有层次感,佟大为则更加有深层次的提高了,杜鹃名模本色还是中规中矩完成了苏梅这个角色。 《致青春》:青春不是用来惭愧,爱情不是用来痛苦的 《致青春》看完后,留给我的有许多在大学时期的印象和感触,有很多类似的情节在里面,这也是为啥该片能够引起众多大学生及曾经的大学生们的共鸣,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叹息。。。。。。 青春终将腐朽,曲终人散时,才发现爱是那样铭心,而伤害却也同样刻骨。是的,陈孝正公派留学了,前途和爱情中他选择了前途,但我更感觉赢得是曾毓,她没有得到的东西至少郑微也没有得到,青春是狗血的,就像陈孝正被公子哥许开阳的一群人打一样,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尊严,就像许开阳可以送郑微一块名表,而陈孝正却只能给郑微一个拿不出手的玩具,陈孝正去美国之前的那句话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那种切肤之痛我无法表达,”我习惯了贫贱,但是我没有办法让我喜欢的女孩子忍受贫贱。“自始至终我都觉得陈孝正做的是对的,当男人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不该去想爱情,更不用去辜负别人的青春,我不是在为自己辩驳,女人永远都无法明白男人的理想和尊严或许永远都比爱情重要。 郑微说的:我们一起度过了青春,谁也不欠谁的,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想起了张爱玲曾说过那句话:”青春是个奇形怪状的玩艺儿,短短的身子偏偏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像翅膀一样的招摇着,久久不肯离去。“我想说的却是那久久不肯离去的不是青春,而是记忆。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在郑微身上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每个年轻的女孩都会遇到自己生命中的阵孝正,而每一个陈孝正都要在经历过失去后才会蜕变成林静,而每个郑微在长大后都知道林静才是最终最好的选择。但是那个曾经以为的阿正,完全消失殆尽了,而林静,也不能陪你到最后。 可是青春却是用来辜负的,可以说陈孝正辜负了郑微,郑微辜负了林静,林静辜负了施洁,赵世友辜负了阮莞,阮莞又辜负了老张,可是我却又想起了桐华在《最美的时光》最后写的话:对于陆励成,也是这个道理,我相信,如果我问他,知道你得不到苏蔓的结局后,你还愿意遇见苏蔓吗?你还愿意陪伴着她走过那段时光吗?他的答案肯定是:我愿意。如果我我问这些人你们后悔么,他们会说我不后悔。我再问陈孝正你再做一次选择你还会出国么,他肯定还是会出国,我再问郑微你如果知道陈孝正最终会出国,你还会爱他么,她还是会爱的。虽然终于他们在爱里失散了,但是他们还是飞蛾扑火般的爱了,却爱的粉身碎骨灰飞烟灭零落成泥。 终于在爱里,失散了,不兜不转,兜兜转转,都还是失散了,纵然飞蛾扑火般的爱了,却爱的粉身碎骨灰飞烟灭零落成泥。爱情是足以焚身的烈火,不管是聪明人还是笨蛋,爱上了,都成了飞蛾。谁都知道飞过去会成为飞灰,但那又怎么样,百年之后,不管燃烧过与否,我们都将成为尘土。 席慕容曾说过,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麽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著泪 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那些流淌在光河里的过往,随时光一点点的汇成了回忆的海洋。这海洋中,有我们的爱恨情愁,有我们的责任,有我们的泪水,有我们一切一切的难以遗忘。我们作别青春,一路前行。路遇青春,道一声:一切安好如昔……我想我会去买《致青春》这本书,因为我有女儿,我会在她上大学的时候送给她,告诉她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已经逝去的青春里,我们爱自己胜过爱爱情,但我也要告诉她其实谁也不用惭愧, 青春不是用来惭愧的,爱情不是用来痛苦的,正确对待自己的青春就行……《三傻大闹宝莱坞》:All is well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电影有好友曾经推荐,我一直没看,近期说李克强的女儿曾强烈推荐其观看,我有点好奇了。说实在的,很久没有看到如此经典的电影了,这年把能让我有所感觉的可能是看上一部台湾导演的《赛德克巴莱》。现在好多的电影和电视剧看完了以后,我真想用臭袜子塞导演的嘴里,然后再狠狠的踹上两脚。 《三傻大闹宝莱坞》很怪的片名,近三个小时的片长,有喜有泪,这部电影的经典之处个人认为在于融入了生活,升华到了人性,总能把那些触动人心的东西演绎的淋漓尽致。电影的很多情节也许涉及了印度的现实的社会问题,但似乎和我国的国情差不了多少,所以也别总是信口“阿三”。社会很浮躁,我们更是浮躁,总想特立独行,但现实的生活使我们不可能那样去做,很多时候只能沿着那特定的轨道或被牵着鼻子走,展现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就是亲朋的期许,生存的必须,努力的艰难。这部影片中讲述的”做自己“也许才是人生终极的成功,故事中融入了亲情,爱情,友情,虽然很曲折,但最终都近乎完美的实现,然而电影终究是理想主义的美梦,若在现实中演绎,除了成功,更多的是荒谬! 电影中的经典台词—All is well,这句话总展现于整个故事中,包括最后唤醒那个刚出生的婴儿,有点虚构,但展现着一种心态,不过生活中不管发生什么能淡定的拍着胸口说声All is well,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不能“做自己”,总能说声“All iswell”也是好的! 最后附上那句经典的很有深意的台词“响而不臭的屁是光荣的,半响的屁是可以忍受的,微微的轻放是可怕的,无声的屁是致命的”! 这部电影在社会伦理道德和制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东方教育制度方面有着很深刻的阐述,给我们的教育体制狠狠的两记耳光。随着情节的发展,观众也经历着一个从搞笑到共鸣、到欢乐、到感触、到悲伤、再到激动的过程。在大笑同时,也绝对能赚饱你的眼泪。事实证明,一部好的电影,是不需要暴力、不需要激情、不需要炒作、不需要大牌,从最普通的生活中抓住男女老少的心,而且是刻骨铭心。 当教育的意义融合在嬉笑怒骂中,由那三个“白痴”来加以诠释,到底说服力的强度如何暂不讨论,至少能让人在轻松的气氛里学到什么,哪怕只是一丁点,而这又无疑不属于影片的成功。 现实生活已经很少有这么纯粹的人了 ,要活的真实 要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那么即使是平凡的一生,自己也会快乐,我也希望自己可以这么活,这也是给心灵和视觉上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