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句 > 经典的句子 > 《北京折叠》读后感:那些让你觉得和对方阶级不同的瞬间

《北京折叠》读后感:那些让你觉得和对方阶级不同的瞬间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6W 次

《北京折叠》读后感:那些让你觉得和对方阶级不同的瞬间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和对方阶级不同?

——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读后感

作者:陈昌

昨天晚上,我随手刷了刷微博,两条新闻映入了我的眼帘:

“又一个学生因诈骗而死,广东揭阳女大学生被骗万元学费后自杀身亡。在她留下的遗书中写到‘自杀就是因为太蠢了,相信了诈骗,被骗光了一万多块钱,害怕因为这样造成我不能去读大学。’”

“北京门头沟某楼盘开盘,400多人清晨排队抢房,800万一套的房子40分钟内卖光。”

两条新闻并列,分外刺眼,这一瞬间,我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已经被折叠。

城市折叠,是郝景芳的小说《北京折叠》中所用到的概念,在这个刚刚获得科幻小说界最高荣誉雨果奖的作品里,她构造了一个被折叠成三个空间的城市。

第一空间是上流社会的居住地,他们享受优渥的生活,规划着国家的未来;

第二空间生活着中产阶级,他们是大学生或都市白领,衣食无忧但又渴望成功;

第三空间生活着社会底层,他们重复着单调而劳累的工作,为生存而竭尽心力。

郝景芳用她的想象力,描绘了她所预测的阶级分化的最终图景。

阶级的鸿沟将会越来越难以跨越,直到有一天,不同阶级连生存空间都会被完全隔离,这个世界将被折叠。

虽然这只是一篇科幻小说,但在现实的生活里,经常会有许多的瞬间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正在被折叠。

比如前几天,租约即将到期的我正对着一座年龄足够做我爷爷的楼房为了几百块钱与中介激烈地讨价还价。

精疲力竭时打开朋友圈,发现大家都在讨论王健林的那句话“定个小目标,比如先挣他一个亿。”

这句话让我感到自己生活在外星球。

其实在今天,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与越来越快的阶级分化几乎已成为社会共识。

在这个共识之下,大部分人都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焦虑感,希望在阶级跃迁的大门关闭之前,挤进上层社会中分到一杯羹。

有一天我和一个在媒体工作的朋友聊天,他笑称,现在最受欢迎的文章有两种,一种是教你月入3000该怎么活的,另一种是告诉你月入3万的人是怎么活的。

我陪着笑,脸上却觉得火辣辣的,因为我就是那种看完“毕业3年如何存下人生的一个10万”转头就打开知乎去看“年入百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的人。

就连心灵鸡汤都随时代发生了变革,我上学时最受欢迎的心灵鸡汤都是教导人们要努力,要肯吃苦,而如今的心灵鸡汤都在告诉人们要站在风口,要有格局。

这其实就隐含着这样一种焦虑:按部就班地努力已经拯救不了平庸的人生了。

飞涨的房价,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无疑为这份焦虑提供着弹药。

大学时流行看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有一天我们争论刘慈欣小说中最具科幻色彩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智子,有人说是水滴,有人说是二向箔。

最后终结这次讨论的是有人默默说了一句“房价”。因为刘慈欣在2005年发表的《赡养人类》中提到,在大城市买一套商品房的价格是50万元。

一个想象出三体文明与宇宙大战的人,却没有想象到10年后的房价,可见房价才是世界上最科幻的东西。

在场的人们顿时都陷入了沉默。

而互联网时代无更是放大了人们的焦虑,因为那些成功人士的生活从未距离你如此之近。

打开直播软件,王健林正在私人飞机上直播他普通的一天,你与首富的生活只隔着一个屏幕的距离。

刷一刷新闻,98年的17岁少女公司估值6000万了,88年的你还是没有凑够6环外一套房子的首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