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句 > 经典的句子 > 替他分忧,不如等他消愁

替他分忧,不如等他消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7W 次

  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加倍;分担忧虑,忧虑就会减半,这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一半是真理,一半是谬误。原因很简单,因为快乐和忧虑都是情绪,而情绪具有传导性,快乐可以感染他人,忧虑也同样可以相互传染,尤其是在两个关系亲密的人之间。

替他分忧,不如等他消愁

  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可能是被一种我们认为正确的观念所主导:倾听别人把悲伤、忧虑等负面的情绪发泄出来,就是替人分忧,对方的心情就会转好。其实这种观念同样似是而非,假如对方发泄完之后,果然把这事放下了,你可以说分忧成功;但另一种结果也同样存在,那就是对方发泄完之后更深地陷入坏情绪,想替人分忧的未免产生挫败感,如此一来,一个人的忧虑就会导致两个人的坏心情。

  所以,替人分忧是否真能减轻忧虑,取决于对方是否能放下忧虑,转变心情。这中间,倾听者的态度,比如是否同情、体谅,会起一定的作用,但根本上是由忧虑者主导的,分忧者不能期望自己可以做一个拯救者,尤其是在婚姻中。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有对夫妻,丈夫平常不太爱表达内心的想法,心情不好时,就看谁都不顺眼。作为多年的夫妻,妻子知道丈夫肯定因为遭遇了不顺心的事,才迁怒家人,所以很想替他分忧,希望他把不顺心的事说出来。对心情不好的丈夫来说,这种时候也很渴望“谈一谈”。不过,让两人沮丧的是,这种“谈一谈”的结局却往往很糟糕,丈夫在说出自己不顺心的事的同时,也对妻子和孩子大大抱怨一番,比如妻子爱花钱,孩子想出国,都是在给他制造压力,让他不得不在公司受老板的气。好心的妻子自然无法接受这样的指责,于是本想分忧的“谈一谈”变成了一场争吵。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形?这要从情绪和想法的关系去解释。情绪往往由想法而生,负面、悲观的想**让人产生坏情绪,而坏情绪一旦出现,又会以负面的方式左右人的想法,甚至思维方式也会被心情左右,变得僵化而固执。在外不顺心的丈夫,已经被一种负面情绪所主导,妻子的缺点、孩子的错误在他心情好时,也许根本无足轻重,但在坏情绪之下却被放大,所以,这种时候去跟他“谈一谈”,本来是好心想生个火堆去温暖他,其实却是引火烧身,点燃一桶**,引爆一场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人的情绪就像是脑海中的海市蜃楼,虽然是由阳光、水汽等真实的物质所形成,但相对于真实的世界来说,其实是一场幻觉。如果光线的折射和观察的角度发生变化,海市蜃楼就会在眼前消失,人的情绪也同样如此,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或者转移注意力,情绪是会自动改变的。当情绪好转时,正面的、积极的想法也会随之而来,同时也会发现自己在情绪低落时说的话,很多都是不真实和伤人的。

  明白了情绪其实是一种虚无缥缈、来去自由的东西,在面对伴侣和自己的坏情绪时,也就不必焦虑,不必急于去解除忧虑。如果真想替丈夫分忧,也得找对时机。在他心情不好时,与其急切地替他分忧,不如安静地等他自动消愁,最多给他一个无言的拥抱以示同情和抚慰,待他的坏情绪过去,再去跟他“谈一谈”,效果会更好。

  当然,每个人心情不好时的表现和期望并不相同,有些人会变得激烈而具攻击性,另一些人则变得安静而远离他人,还有一些人却会格外脆弱而希望有人倾听和陪伴。如果你的丈夫属于前两类人,那么,“晾”着他,等他自动完成情绪的转换,肯定是明智的,也可以表现得没心没肺,去转移他对坏情绪的注意力;如果他属于第三类人,倒不妨及时做出分忧姿态,不过只限于倾听,不管他如何抱怨,都得设身处地,把他的言行放在当时的心境中去看,做一个理性的倾听者,不要反驳,也不要争论。如此,恐怕才能获得一点分忧的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