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语句 > 经典的句子 > 互联网上创业找合伙人,能不能找朋友,想知道吗?

互联网上创业找合伙人,能不能找朋友,想知道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5.13K 次

  联合创始人有精彩的论述,创业好比是从悬崖一跃而下,在落地前装好一架飞机。

互联网上创业找合伙人,能不能找朋友,想知道吗?

  曾经说过,合伙人比商业模式更重要,创业最忌讳只有老板,没有合伙人!雷军也说:寻找最合适的人,寻找有创业心态的人雇每一个人的时候,小米都要精挑细选。合伙人选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合伙人上哪儿里找?

  每一位合伙人都是创业成功之路上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要找到合适的、能与创始团队有化学反应的合伙人着实不易。合伙人上哪儿找?

  1.从熟人圈里发掘熟悉合伙人,从“三老”下手:老同学、老同事、老同乡。这样的合伙人优势在于知根知底,有信任基础。

  2.根据行业垂直领域寻找,寻找与该行业有密切接触或相关的行业的人,曾经合作过的客户与同事都是潜在的目标。

  3.求助网络平台,多参加一些社群、网络学习小组,此外网上还有很多创业专业平台提供相关服务

  二、朋友能不能一起创业?

  一篇名为《友谊的代价》的论文,考察了3510个风险投资者,以及他们在1975-2003年间11895个投资项目。结果表明,按能力搭档可以增加投资的成功概率,而找熟人搭档,则会明显降低成功的可能性。好朋友一起创业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数,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重要的选择参考是能力的匹配度。

  朋友之间因为相互了解,脾性相近,往往在创业初期,能够同舟共济、成为彼此克服创业之路丛丛荆棘的心理支撑,团队也更容易在创业初期获得投资人的青睐。但随之而来往往是情理与法理之间的冲突、人情关系和工作关系的矛盾。

  因此,能否和朋友一起创业这个问题,需要辩证思考。如果朋友间相互了解对方的个性,彼此之间能力匹配率高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这些,则朋友一起创业成功也会成为大概率事件。

  首先,在合作之前就考虑到最坏的情况,约法三章,提前用书面合同的方式确定双方的责任何权力,用规章制度来约束指导双方的行为。

  其次,中间一旦觉得发生了问题,能够及时地得到重视并合理解决。否则就要考虑下一步合作是否能够继续。很多合作者走不到最后就是因为合作过程中一些小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一点一点积累最后爆发出来导致的。

  最后,相互包容,彼此理解,目标一致,共同奋斗。

  三、合伙人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

  1、合伙人是否具备创业心态

  创业心态主要在于“解决问题”而非“解释原因”、聚焦长远目标看淡眼前利益,关于解决问题的思维,“硅谷人脉之王”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曾有精彩的论述,创业好比是从悬崖一跃而下,在落地前装好一架飞机。

  2、合伙人对于事业的长期愿景是否一致

  愿景回答的是合伙人希望将企业塑造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如果在创业之初合伙人之间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在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时便会产生企业发展上的认知冲突。例如对于公司是否需要扩张的一些看法,一些合伙人安于公司现状,不希望承受太多的扩张风险;而另一些则希望不断成长,面对风险,扩张市场份额。

  3、合伙人之间是否形成互补

  互补主要体现在个人关键能力的互补和外部资源的互补,关键能力上的互补例如有些合伙人很善于技术和产品开发,有些合伙人很善于销售,外部资源的互补包括合伙人能够接触到的外部资源以及人脉关系。最好可以和你在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和职能分配上有所互补,这样可以使公司更强大。

  4、合伙人对成功和失败的定义是否一致

  韧性最强的创始人不会从财务的角度去衡量自己的初创企业是否成功,相反,他们会从使命的角度去衡量。他们的初创企业只是追求实现使命的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创始人都这么看,甚至一开始关注使命的创始人有时候到后面也会转向考虑财务方面的事情。

  5、合伙人是否具备逆商和情绪管控能力

  也称挫折商,指的是人面对逆境时,处理挫折、摆脱困境、超越困难的能力。合伙做事情总会有高低起伏,成功和失败的阶段。如何在逆境之中能够一起手拉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逆商起着关键作用。

  创业是一场长跑,创业者所作的每个选择、采取的每个行动,都是通往未来的无数垫脚石中的一部分。只有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资本经济时代的股权;

  中国股权投资时代已经来临,正是中小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最佳时机!

  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企业做不长、做不大的根源当然很多,但核心根源却只有一个——企业的股权出了问题!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提出:合伙人的重要性超过了商业模式和行业选择,比你是否处于风口上更重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