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真的有王小二这个人物吗?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真的有王小二这个人物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7W 次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真的有王小二这个人物吗?

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至今仍在传唱,真实的版本是……

摘自:沈阳日报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歌唱二小放牛郎》,叙述了二小放牛郎为救人民献出生命的故事,曾经唱响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全中国。至今,已经传唱70多年了。而它的词作者正是曾任中国作家协会沈阳分会主席的著名作家方冰,他也是著名演员方青卓的父亲。


方冰82岁时在沈阳家中

日前,记者采访了方青卓。提起父亲方冰给她讲过的故事,跟她说过的话,方青卓的记忆之门在采访中缓缓打开,“那个年代,我几乎没有躺在爸爸怀里撒过娇。但他经常给我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背后的故事,王二小的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王二小不是一个真实的人,但在抗战时期“王二小”却成千上万

方冰是安徽淮南人,1914年出生,原名张世方。他1938年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冬来到晋察冀边区,一面持枪参加游击队保卫边区,一面担任战地文艺队长,书写战斗诗歌。其间,曾与田间等人发起街头诗运动,方冰的这些诗如一柄柄短刀利刃刺向日寇。其诗中描写的有乘夜转移革命者、从上一站送至下一站的持火人;有炮火纷飞中抢救伤员的妇女担架队;有日寇扫荡队刚离村,山坡上就响起抗敌歌声的揽羊人;还有不顾个人安危、为保卫麦收保卫民众而壮烈牺牲的好区长等等(见其诗集《战斗的乡村》及长篇叙事诗《柴堡》)。方冰将这些诗篇, 写在断墙上,印在彩纸上,诵在口头上,以鼓舞军民团结对敌。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为一首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儿童歌曲,最先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上。如今,王二小的故事先后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写成小说,拍成电影、电视剧,制作成连环画、动漫,几乎家喻户晓。作为这首歌词作者的女儿,方青卓说:“我心里一直美滋滋的、很自豪。”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故事中,王二小机智勇敢地把日本鬼子带进我们的埋伏圈,敌人被消灭了,但是王二小却壮烈牺牲了。至今,很多人仍在探究抗日小英雄“王二小”到底是哪里人?方青卓回忆道,“爸爸曾经跟我说过,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多着呢!王二小虽然是全国的楷模,但他并不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人,是个集合体,是个复合型人物。”

一首童谣背后,是一群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之际,坚韧不屈,慷慨赴死的壮烈。关于《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创作情况,方青卓依稀听爸爸讲过,“他用了一个小时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然后把歌词交给李劫夫叔叔,李叔叔看过歌词后,哼唱了几遍,因为文字抒情,叙事简洁,他也只用了个把钟头,谱出了这首曲子。”当时,反“扫荡”刚结束,而且战争期间物资匮乏,两人创作时也没有钢笔和墨水,就找来医院用的红药水,再以高粱秆插上笔尖书写,写出的歌词、歌谱都是红色的。

据方冰生前在《新文化史料》中撰文回忆,他和李劫夫由延安鲁艺调往晋察冀边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太阳,谈起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彼此都感叹不止,于是相约把那些动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几天以后冀中军区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由抗敌文工团公演了这首歌。《晋察冀日报》知道后,很快就发表了这首歌。”

方青卓说:“我爸爸是个很低调的人,但他曾跟我讲起,这首歌当时在解放区不断传唱,甚至连敌占区的人也偷偷唱了起来。”方青卓分享道,《歌唱二小放牛郎》是父亲最自豪的作品,《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作曲李劫夫也是方冰最要好的朋友。“解放后,有一天我放学后,看到一个胖胖的、皮肤黝黑的人来我家做客。当时爸爸很兴奋,他郑重地跟我们介绍:这就是《歌唱二小放牛郎》的作曲——李劫夫叔叔。”“李叔叔太和蔼了!他问我会不会唱歌,我就唱了自己最喜欢的歌《革命人永远是最年轻》,‘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后来我才知道这首歌也是李叔叔写的。他当时还夸我唱歌好听,让我长大以后当歌唱家!”

王二小的牺牲应该唤起更多年轻人好好学习

《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词看起来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扎实的创作功底。方青卓说,她特别喜欢《歌唱二小放牛郎》中这首叙事式的歌曲,这首歌的故事有头有尾,完完整整。父亲在世时,方青卓还和他探讨这首歌的歌词,“我跟爸爸说过,我最喜欢歌曲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段:‘秋风吹遍了每个村庄,它把这动人的故事传扬,每一个老乡都含着泪水,歌唱着二小放牛郎。’爸爸把‘秋风’拟人化了,王二小牺牲后,周围百姓的悲伤之情、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和秋天的凄婉之景在这首歌里达到了高度统一。”

1994年方青卓36岁时与80岁的父亲方冰在沈阳家的院子中合影

方青卓说,“爸爸生前,不管是谁,一次、两次或者多次说起《二小放牛郎》故事,他都很感动。他80多岁时,说起这个故事还是老泪横流。”“王二小他用还没有来得及绽放的生命,为今天的孩子们换来了没有战火燃烧的和平生活。这么小的年纪,有这样的大爱、牺牲精神,令人感动、震撼。这首歌能够唤起我们对革命先烈的尊敬,更能唤醒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珍惜的幸福生活。”

采访中,方青卓还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她心中,父亲平凡而伟大,正直又刚强。“在‘文革’期间,‘读书无用论’的思潮占据主导地位。有一次,我们中学开大会,学校请爸爸上台讲几句。谁知道爸爸特别语重心长地说:王二小的牺牲,为的是换来今天的和平生活,你们要好好学习,怎么能说读书无用呢?王二小为了革命的胜利抛头颅洒热血,你们不好好读书,能对得起他吗?后来,我们校长私下跟我说:‘方青卓,你爸爸这么唱反调,太可怕了。’我回家劝爸爸以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但爸爸斩钉截铁地说:国家是需要知识的,学习永远不会过时!”这个故事,也正呼应了方冰笔名的由来,方冰原名张世方,取名方冰,意为一是有楞角,二是坚硬,同时也是纯洁、透明的。

父亲走的时候也有作品陪伴着他

词作家方冰1939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创作了《放羊人》《锄草歌》《打场歌》《太行山》《我们的子弟兵》《做军鞋》《在山的那一边》《两个民兵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王禾小唱》等歌曲。

抗战胜利后,方冰来到东北,1956年到中国作协沈阳分会从事创作,后任分会主席,著有《战斗的乡村》《飞》等诗集,1978年后继续写了不少诗作,1985年出版诗集《大海的心》。 方青卓说,爸爸在文学领域的积累跟他的创作习惯有一定关系——他每天都会写日记。“我也继承了爸爸的这点。现在,我每天都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点滴。如果不写,就像没洗脸一样,特别不舒服。”

1996年方冰正在给7岁的外孙讲王二小的故事

因为从小耳濡目染,方青卓30岁时就在辽宁《小说潮》上发表了短篇小说《那年我15岁》,这几年她连续出版了好几本书《红蝴蝶》《中国影人诗选》《我眼中的同行》《明星妈妈育儿经》《我是母亲》《健康快乐活百年》,“所以我也跟随爸爸,自然而然地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而文学是把金钥匙,打开了我扮演的每一人物的心,没有文学、没有想象,怎么能会赋予这个人物生命呢?所以文学也让我在演艺道路上受益匪浅。”

而方冰1997年临终前,方青卓尤为深刻,“1997年7月5日,我从北京赶到沈阳看病重的爸爸。爸爸在弥留之际神智很清楚。当时我要和赵本山要拍一部电视剧《一乡之长》,他演乡长,我演乡长夫人。爸爸在病床上还嘱咐我:‘你不要来照顾我,这部戏你一定要好好演。’爸爸经常教育我:农民苦呀,农民不容易啊,你要为农民做点事。所以我经常演农村妇女,这也是受到爸爸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对我的教育一直都是特别正能量的。”

更让方青卓感动的是,“我爸爸是1997年7月7日下午在沈阳的医院去世的,后来我才知道,当天发生了一件特别神奇的事,就是7月7日那天,中国儿童剧院在北京表演了大型歌舞剧《歌唱二小放牛郎》……爸爸不孤独,走的时候都有他的作品陪伴着他。”

方青卓感慨:“他的作品长存,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