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名人故事 > 80后美女副市长正面回应质疑:我一定要干出成绩

80后美女副市长正面回应质疑:我一定要干出成绩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7W 次
80后美女副市长正面回应质疑:我一定要干出成绩
2013年伊始,在网络上各大平台,网友们纷纷议论的一件事,就是辽宁丹东美女80后副市长董海涛的事。依然保持自己的观点:

80后美女副市长董海涛,长得漂亮并没错!

80后美女副市长当个副处级干部并不突兀

今天看到一篇《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董海涛的回访,这位80后美女副市长面对记者的采访,如是说“网名质疑并不一定是坏事”

下面来看看这段采访报道:



  “我一定要干出成绩!”

2013年1月17日上午10点,记者从沈阳赶到丹东。丹东市委组织部长刘向阳跟记者一见面就说:“那么多报道,那么多网上跟帖,只有你们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丹东采访我们组织部门、董海涛本人和她的同事,了解到底是什么情况。”

  按照采访安排,记者先向市委组织部和董海涛的同事了解情况,这一谈就是大半天的时间。因组织部的回避原则,董海涛只能在休息室默默等待。直到下午3点,记者才见到董海涛。她没有因太长的等待而焦虑,依然带着笑容。不过,谈及这几天来网上的质疑,她坦言:“那么多人关注,而且说得也不好听,确实有压力。”

  董海涛向记者讲述了这几天的心路历程。“1月11日,别人跟我说‘你怎么上网了’,我这才知道。当时确实很郁闷、很惊讶,也很委屈。我经过那么多程序,一路过关斩将,都是凭自己的本事。像公开选拔的演讲环节,我就精心准备了半个月。这次公开选拔了15人,有的比我还年轻,为什么就质疑我?开始我是想不通,但现在心态平和了许多,当给我做免费广告了,对网民的质疑也理解了。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80后’还是很年轻、很嫩,都是啃老族和月光族。”

  2012年6月至10月,丹东市委在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15名35岁以下的副县级干部(副处)。当时,还是辽东学院外事处办公室主任的董海涛参加了此次干部选拔。董海涛说:“一开始,我并没有参选的念头,但学校对我们这些年轻教师进行了动员,一些年纪差不多的同事都报了名,我也就想报名试试。”她告诉记者:“当时,家里人都不是特别支持,觉得女孩子在高校挺好,既受人尊重,也很有前途。不过,我那会儿就想考一下,对自己就当是一个锻炼。没想到,一路走来慢慢对自己有了信心,经历了那么多公开透明的选拔环节,对组织也越来越有信心,觉得很公平。”

  面对现在的诸多争议,董海涛说:“网民质疑不一定是坏事,对我不会造成负面影响,我更不会因此萎靡不振。这些质疑对我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原来可能想着四平八稳就可以了,现在逼着我一定要干好每件事,一定要干出成绩,不辜负关心、关注我的人。可以说,一夜之间,我成熟了很多。”

  不过,除了质疑声,董海涛还是听到不少朋友和同事的鼓励。她告诉记者,这几天,丹东的很多朋友都打来电话,支持和安慰她,同事们对她的工作也很支持。董海涛因此也多了几分底气:“我分管的教科文卫基本都是民生领域,我会多为老百姓做实事,多替他们着想,要着力想办法改善民生,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工作进行监督。”

  争议的两个问题

  目前,网友对董海涛“火速升迁”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说她叔叔是辽宁省水利厅副厅长;二是她的学历造假。

  据记者了解,董海涛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工商局的普通干部,母亲是中学退休教师。丈夫是她的高中同学,在市公路运输管理处工作,是一名副科级干部。公公是一个区公路段的职工,婆婆已经去世。网友质疑的叔叔刘明柱,实际是董海涛丈夫的叔叔,在2004年前,刘明柱在丹东交通局工作,后调往省交通厅任副厅长,之后调任省水利厅副厅长。

  “之前,在考试阶段,我们没发现董海涛和刘明柱的这层关系。”市委组织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2012年8月,在干部考核期间,考核组在辽东学院外事处考察时才发现。”

  刘向阳告诉记者:“组织部当时对这个事情也很慎重,经过认真研究,对照中央《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53条,丈夫的叔叔这个亲戚关系,确实不在回避范围之内。本着对干部负责的原则,我们还专门把董海涛的相关情况上报了市委常委会。”

  记者也查阅了《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相关解释,董海涛和刘明柱是不符合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而且,丹东市委书记、组织部长,两个对人事有关键作用的干部都是2010年到丹东任职的,此时刘明柱早已到省里任职,与他们并无交集。

  记者还了解到,为了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丹东市委在公开选拔之初就提高了门槛:对本地领导干部子女参加公开选拔比普通家庭子女要求更高,不能“破格”,避免了可能产生联想的空间。

  在丹东日报的公告上,记者看到有这样的规定,“与现任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及近姻亲关系的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除具备规定的学历、年龄条件外,党政机关人员应担任正科级领导职务3年以上,事业单位应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2年以上。”

  “这个要求就把领导干部的子女挡在了破格门槛之外,可以参选,但只能走正常提拔程序,不能破格。”记者了解到,有3名市级领导干部子女本来符合公开选拔的条件,因这个规定被挡在了门外。辽东学院党委书记(正厅级)的女婿是位博士,符合条件,本来也想参选,结果被劝回了。“辽东学院本是省管的,不属于丹东市,本来不受限制。但考虑到也在丹东地界,就没让他参加,避嫌。”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说。“确实也有领导不理解。问我有哪条条文规定领导干部子女不可以参加公开选拔?我们为此也承担了一定的压力。”刘向阳告诉记者。

  对于网友质疑的“学历造假”之说,董海涛给出的解释是:“资格报名时我没提供硕士证书,只提供了渤海大学学士学位证书;在公示前,我又出示了教育部认可的韩国新罗大学的硕士学位,认定是硕士研究生学历。至于是本科还是硕士对招考没有什么影响。”市委组织部的工作人员也给出了相同的说法,董海涛当时以大学本科学历报名,担任辽东学院外事处办公室主任(正科级)1年多时间,是无党派干部,符合条件。

  据了解,学历不过是资格审查中的一环。这次选拔从报名、资格审查,到笔试、演讲、票决、考察、审批任命共有7个步骤,其中4个关键环节都在丹东媒体上发布公告。董海涛在遴选时的演讲在丹东电视台的黄金时间就播放过3次,人们都能看得到。而且,在公示过程中,有两位候选人就因举报被取消了资格。一位是《丹东日报》理论评论部副主任刘青,分挺高,综合成绩前10名,得分入围。有人举报任职时间不够,副科任职时间不满4年。查实后时间差1年被取消了。还有一人笔试公示后,学历是本科,但不是全日制的,也被取消。最终,经过层层选拔,丹东选拔出15名年轻干部,平均年龄32.4岁,董海涛就是其中一位。

  “压力很大,困惑很多”

  丹东为何要花大力气选拔年轻干部呢?据记者了解,丹东此次公开选拔年轻干部,主要是市委基于干部年轻化和换届的考虑。2010年,组织部门调研发现,丹东干部队伍老化现象严重,正县(处)级干部136人,平均年龄54岁;副县(处)级干部448人,平均年龄50岁。其中,50年代出生的占70%,60年代的占27%,70年代以后的只有3%,没有“80后”。委办局的一把手多数都是55岁左右的,已经出现了年龄层次的断档,如果不抓紧培养年轻干部,几年时间正处级干部退休完后,就接不上了。

  面对董海涛问题引发的争议,丹东市委组织部也觉得“压力很大,困惑很多”。刘向阳说,一方面是上级党委对干部年龄结构的硬性要求、事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是不少人对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不理解和质疑。

  依照丹东市委组织部的说法,如今选拔年轻干部,第一个困惑就是观念还不够解放,人们还是会论资排辈,选年轻干部容易遭非议;第二个困惑是,优秀年轻干部“来源少”,现在选拔年轻干部,条条框框还是太多,基本上是在“体制”内选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为什么不可以选拔任用?现有的选拔规定,基本是把社会主义建设中,经济领域的优秀人才排除在外了。“这导致年轻干部来源比较单一,渠道较窄,应该逐步探索进一步扩大视野。”

  第三点困惑是,我们一心一意搞公开透明,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怀疑过程中有暗箱操作。选拔出真正优秀的干部,德才兼备、高分高能、群众认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然,我们要感谢大家对丹东组织人事工作的关心、关注,也感谢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这让我们在做工作时,会更加谨慎,也更加公开透明。”刘向阳说,“不过,媒体舆论还是应该多从善意的角度,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个高度多多关心、关注优秀的年轻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