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励志故事 > 职场故事 > 企业共通的潜规则

企业共通的潜规则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8K 次

  潜规则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它代表着企业内部一种利益关系的平衡。人在职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考虑到上司、老板、同事的态度,稍有一个环节疏漏,没有顾及到对方的利益和情感需要,就会引起强烈的不满、抵制或反击。利益关系的制衡,是企业文化的作用之一。很多人都不会一辈子都呆在一家公司,在选择新企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企业的文化与价值观是否与你本人的相近,这一点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入职薪水与职位。在你认同的企业文化与价值观下工作,不仅比较容易认清和接受企业的潜规则,也比较能充分发挥才干,前程也更加光明。

企业共通的潜规则

  另一方面,作为职业人,我们也要学会善于识别和适应不同的企业文化与规则。有的人到跨国企业的美国总部学习回来感叹:人家美国人多讲人权,一到下班时间,手上工作没做完也马上放下就走。咱们中国呢,恨不得一人没做完,全体都留下来加班。这就是文化的差异,美国人的规则未必与中国的现实合拍。我们要注意的是,无论在什么企业中,都不要跟大家公认的“落后”分子或“叛逆”分子为友,至少不要在工作场所表现过于亲近,否则一旦被归入他们的同类,你的职业前程大概也不会好看。

  搞懂潜规则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容易,即使你开口问,很多人要么不跟你说,要么他知道怎么做妥当,但却总结不出来普遍规律。所以,自己的观察是最重要的。有时,因为没搞懂规则而吃亏也是难免的。本书的各篇章,已经讲了许多各企业共通的潜规则,下面是另外的几条。

  一、企业是以利润为中心的组织,不是慈善机构,所以在内部事务处理上,往往以利益为标准,不以是非对错为标准。那些倡导美德与原则的企业,是因为它能够用这些美德与原则为企业带来实际的利益。如果不能,企业就只会在嘴上倡导而已。事实上,即使是实行美言良行的企业,对员工价值的评判标准也是以其在企业中的作用为依据。这就是说,当问题发生,比如项目失败、业绩下滑,或者是发生权力冲突的时候,评判这一过程的标准首先是利害关系,其次才是对错是非,而后者有时根本不会提及。因此,问题产生的时候,企业选择为此承担责任的人,往往并非是导致问题的直接责任者,而是企业内部实用价值最低者,这就是替罪羊的由来。

  二、不要公开挑战老板。在前面的章节中,我已经从人性的角度谈过,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赞美别人。如果你一定要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也应该把它包含在赞美之中。

  李先生在一家金融单位分部工作,后来被现在的主管领导招到总部。刚开始领导很器重他,慢慢的就对他有了看法,老是批评他的表现,让李先生越来越郁闷。原因也很简单,平常的工作中,对于某些问题李先生认为自己的做法和思路完全合理,但领导不同意,李先生就要争论。不仅如此,争论的时候又不太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说话声音不自觉会变大,对领导的批评会表现得很不服气。领导公开说:有些人的性格太强,我要帮他磨磨棱角。李先生后来反省,领导不是对自己天生就有偏见,学做事就得先学做人。自己的反应有时太过激烈,如果自己是领导,也容忍不了下属这样的态度。

  而我要更进一步的强调,即使你的老板到处宣传他最喜欢员工有独立的见解,喜欢员工提出不同意见,你也要记住,喜欢独立见解,不等于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见解,喜欢不同意见,不等于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意见。所以,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需要勇气,但学会最能被对方接受的表达方式则需要智慧。你可以对老板说你有不同的看法,但一定不要在公开场合,不要当着外人的面,甚至你根本就不应该去挑战老板,无论有没有外人。

  三、企业不是让你来学习的。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成长,但企业并不是学校。有些朋友总是很谦虚,一见到上司,特别是见到老板,就只说自己在努力学习,努力成长。却不知这种话说过头了反而有害。企业雇用员工,目的就是让他来创造效益,就算员工学习,也应该是学习对创造更多企业效益有用的东西。有些朋友读自考,上周末MBA班什么的,自个上也就得了,用不着拿出来当做自己好学上进的光荣事迹到处宣传。讲多了,老板或许心里就有意见,是不是我这里庙小留不住你这尊神啦?那我得考虑有人顶你的岗位了。

  一个好学不倦的人,遇到心胸不那么开阔的上司,说不准就认为既然你把心思都用在读书上了,工作一定不会用心。如果上级有了这个印象,那你注定就是疑人偷斧中那个被疑的邻居了。

  小陈天生好学,经常拿最近又在读什么什么书到公司去讲,工作业绩也不错,比许多同事还强一点,但老板总说他工作还不够努力,可以做得更好。开始他以为是勉励,是重视他,还很有些高兴,久了不免疑惑,不知道哪里还要做得更好,哪里不够努力。有一天老板再次听到他讲正在读什么管理名著,深受启发的时候,说了一句:你把公司的业务资料跟工作相结合多读几遍,收获也会很大。他才恍然大悟,老板是觉得他那么好学,心思大半放在学习上,工作自然不够努力了,如果他把学习的劲头都放到工作上,岂不是会做得更好。

  这种老板逻辑,还真不能算错。虽然实际情况未必如此,有些朋友考试并不是为了跳槽,结果证书拿到跟没拿一样,加薪提拔还落到不如你学历高的人身上,甚至老板眼色还不如以前亲切。郁闷之余大发牢骚,恐怕祸根是自己平时埋下的。学习和成长是必须的,但别把自己弄成个不务正业,空闲时间很多的反面典型。

  四、企业允许创新,但不允许高风险的创新。有太多的书籍,都在讲述伟大的企业如何依靠创新而迅速从小公司成长为巨无霸。创新意识如此受重视,所以很多职场中人都希望运用创新,既为企业谋利,也为自己谋得更高的权力、职位和薪水。这种想法没错,但要记住,创新并不等于冒险。除了初创的小企业,面临生死敢于放手一搏,一般的企业都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而且,即使要赌,也是老板下决心,绝不允许员工擅自去赌。研究一下那些鼓励创新的企业就会知道,它们有着细致的防范风险的措施。比如3M这样以创新著名的企业,允许员工用一部分公司资源和时间去做个人感兴趣的事。但我们要明白,这些事占用的公司资源是非常小的,而且失败了也无足轻重,既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也不影响未来发展,而成功了则企业获益非浅。许多人提出自以为大有利于企业超常规发展的妙计,却得不到老板认可,可能有多种原因,其中风险评估就是很重要的一项。只有站在企业和老板的角度去思考,你才能在职场顺利上升。

  另外,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规则与文化都不会一成不变,要睁大眼睛去观察风向,最先一批把握风向的人,往往在变化中胜出。就像前面故事中的小李,从老板的邮件与衣着,敏锐地发现游戏规则有了小小的变化,他跟上了风向,所以在变化中抢得先机。或许是中国人自古都太含蓄、太谦虚,同时又总是担心新规则的实施会引起反弹,所以所谓的“吹风会”、个别谈话、小道消息、谣言,等等,就应运而生,这些往往就是新规则的起始状态。

  一家跨国企业,初入中国市场时急于打开局面,营运出身的总裁便恭敬地外聘了一位销售副总裁。在他的带领下,几年间公司业绩连年翻番,走上自我扩张的良性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总裁召开了全体员工会议,在充分赞扬了副总裁的贡献与销售部门的成绩之后,指出面临业绩的急剧扩张,内部营运支持已经不能跟上形势,公司今后重点将放在内部支持系统的整合强化上。员工们都觉得总裁说得非常正确,但接下来的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不知从哪里开始传出小道消息,说总裁因不懂销售,在高层会议上常被副总裁反驳,总裁以前要借重他的能力而隐忍不发,现在业绩既然已经没问题了,就要下手了。消息无法分辨真伪,但在一系列的内部调整之后,销售副总裁因“个人原因”离职而去。

  所以,我们要时刻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名言:“如果玩纸牌五分钟了,你还不知道谁是傻瓜,你就是那个傻瓜。”这句话对于认不清自己所在企业的亚文化与潜规则的朋友,大概尤其适用。